公募基金這十年:管理規模增長了12倍!27萬億新起點,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

每經記者:黃曉聰每經編輯:肖瑞東

十年,放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長河中,只是一個很小的時間尺度。但是,對於一個10年內快速發展的行業來說,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推薦要看:強勢股票基金

過去10年,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規模做到了從2.19萬億到27萬億的跨越式增長。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公募基金從27萬億元起步。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國家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產品淨值化趨勢的背景下,前景還是很廣闊的。新階段、新機遇,公募基金正從高速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

十年:從2.19萬億到27萬億

作為踐行普惠金融的最底層公共理財工具,公募基金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關注,尤其是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募行業在管理規模、產品數量、基金投資人數量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Wind數據顯示,2012年初,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約為2.19萬億元,產品數量不足1000只。截至2022年7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僅超過27萬億元,產品數量也超過1萬只。

可以看到,10年來,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從2.19萬億元增長到27萬億元,增長了12倍多,產品數量增長了10倍。進一步細分顯示,這10年主動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了30多倍。

與此同時,具有公募管理資格的基金公司和機構也從2012年初的69家發展到如今的153家,湧現出一批管理規模超過萬億的大型基金公司。

在規模和產品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基金投資越來越受到百姓的歡迎,基民數量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人。2012年初,基金帳戶總數不足4000萬。10年間,公開發行基金的投資者數量增加了17倍。

而且,從2012年到今年上半年末,這10年公募基金累計分紅已經超過1.28萬億元。

此外,在為公眾管理公募產品的同時,公募基金深度參與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的投資管理。我們繳納的社保、養老金、年金背後的管理人,也是基金公司公募不可或缺的。

深度參與資本市場改革,助力實體經濟。

近10年來,公募基金的發展也與資本市場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嘉實基金總經理井磊回憶道:「2012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持續發展,發生了許多積極變化。公募行業充分享受了改革紅利。2014年,滬港通正式開通,開啟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2016年,深港通正式啟動。2019年,科技創新板正式開板,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2021年北交所的成立,使我國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完善,彌補了資本市場在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方面的不足,為公募基金參與優秀中小企業投資提供了豐富的市場環境。」

《全國商報》記者注意到,近10年來,公募基金的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從早期的只有貨幣、固定收益、股票和QDII,到如今的商品期貨、公募REITs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公募產品。

從一些子賽道及相關領域基金產品的推出也可以看出,如滬港深主題基金、科技創新主題基金、保障性租賃房REITs等。公開發行基金與資本市場發展緊密結合,並深入參與幫助實體經濟。

雷說:「過去十年,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了包括主板、科技創新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而公募基金也迎來了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機遇。無論是滬港通、深港通、科創板交易所、北交所、公募REITs、個人養老基金等主題基金。,他們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十年來,得益於資本市場的不斷改革、頂層制度設計的不斷完善、監管政策的規範引導,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更加有質量,在幫助居民財富保值增值、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雷霆進一步說道。

創合信基金蘇燕竹也指出:「從設立科技創新板、試點註冊制,到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越來越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做到了跨越式發展,從而大大改善了上市公司結構。公募基金植根於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募基金通過將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質上市公司,為其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同時也讓更多普通民眾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紅利。」

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持有5.95萬億a股,占流通市值的8.93%。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主動股票型基金規模約為4.88萬億元,較10年前增長近5倍。

直面問題,討論解決方案。

如今,公募行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0多張公募牌照、管理規模超過27萬億元、基金超過1萬只的資產管理行業。

隨著行業的發展,公募基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認可。不僅是公募基金長期收益越來越受關注,公募的合規性和透明度也是很多理財產品無法比擬的。

當然,隨著行業的發展,公募行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比如上市公司越來越多,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對基金公司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隨著資產類別的擴大,資產的定價越來越複雜,差異化越來越明顯,這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短期逐利行為依然存在,蹭熱點、搶噱頭、賺規模等「偽創新」,以及「老鼠倉」、利益輸送、不公平交易等損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在人才方面,人才一直是資產管理行業「最重」的資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專業人士的參與,但優秀人才的人才流失和優秀基金經理的離職也屢見不鮮。雖然人才流動很正常,但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如何更好地留住優秀人才是公募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另外,「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也是經常被提及的話題。基金公司和行業機構還有很多陪伴和引導工作,提高基礎人群的獲得感。

對此,博時基金認為,「首先,在產品供給、客戶陪伴和投資者教育上要注重豐富性。一方面要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立體化、多元化的方式輸出投資思路、觀點、研究結論;另一方面,要構建全球視野下資產配置的產品體系和細分資產和風格的全產品鏈供應體系,完善產品布局,優化產品風格,建立與產品體系相適應的綜合服務體系。」

「其次,我們應該注意投資和護理業務的差異。在’投資’環節,要利用公眾公司強大的投研能力,為客戶提供可交易、可追溯、可評估的專業資產配置解決方案,幫助更多普通投資者做到良好的盈利體驗。在‘關懷’環節,要幫助客戶分析帳戶收益來源和風險,輔以投資者教育和專業顧問服務,著眼長遠,改善客戶投資行為模式,幫助客戶做到長期資產增值。」

「第三,我們應該重視合作夥伴服務的專業性。針對銀行、互聯網、證券三家基金公司重要的核心零售管道,改變打法,提升核心能力,建立面向戰略夥伴關係;對於銀行理財、保險等重要機構客戶,基金公司要圍繞重點客戶,從單一的機構銷售向團隊服務模式轉變;從產品提供商到資產管理解決方案顧問的轉變。博時基金進一步表示。

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

雖然行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但展望未來,在剛兌和資管產品淨值破萬的趨勢下,公募基金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特別是隨著公募基金產品的日益多樣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可以在公募行業做到有效的資產配置。

不少基金經理也信心滿滿。蘇燕竹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生態不斷完善,我們對中國經濟和市場長期健康運行的信心也不斷增強。在資管新規的大方向下,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類資產轉移是大勢所趨。在大的資產管理行業中,公募基金歷史最悠久,是最規範的投資者,公募基金行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雖然公募基金行業在過去兩三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可能只是未來10年發展的預演。財富管理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每個市場參與者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蘇艷珠進一步說道。

此外,公募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受到監管的關注。今年4月,《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到,在新的發展階段,要緊緊圍繞推進公募基金業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進一步堅定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監管轉型,加快構建公募基金業發展新格局。

其中特別提到了多條意見,如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優做強公募基金主業的基礎上做到差異化發展,推動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和特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健康競爭的行業生態。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務境外投資者和全球資產配置的能力。繼續推動擴大QDII額度,拓寬公募基金海外市場投資管道。

摩根表示,「從海外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每個資產管理公司都是通過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徑來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方面,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將積極洞察和把握趨勢,並相應調整產品結構。另一方面,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在擁有完善的產品體系的同時,致力於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力求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建立先發優勢或品牌效應。」

「目前,就國內公募產品結構而言,現金管理占比仍然較高,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在積極推進股權、多資產策略、另類投資等方面的產品創新和嘗試。此外,投資和護理業務也在不斷擴大。通過建立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公募基金將更好地服務居民理財需求,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上投摩根進一步指出。

國家商業日報

推薦新聞

越南河內建立了新冠肺炎疫苗基金,三星捐贈了400億越南盾。

xxx

「超級周」來了!一周賣出556億,股權融資回暖。

xxx

a股連續五年分紅超萬億,50強公司股息率超過7%。

xxx